《佛教的孝道思想》
南公懷瑾上師著述
(內容節選)
在西晉初期(約公元二百六十五年),中國佛教到了每年農歷七月半一定要誦念的《盂蘭盆經》,也經由竺法護的手中譯成中文,流傳開來。盂蘭盆的「盂蘭」兩字,塬義叫解倒懸,即是解救倒懸的痛苦。這部經同孝道的牽連,那更大更深了。
我的家鄉就在台灣海峽對面,小時候,記得每年的農歷七月半有個很熱鬧的節目,叫做‘放河燈’。在夜裡,河上駛著做法事的船隻,和尚念經,一路叮叮噹噹,木魚、鈴铛法器等敲得很動聽,唱誦的聲音也很優美,然後一個蓮花一個燈,從船上接連放到河面上,放蕩開來,擠得整條河都是閃閃發光的蓮花燈,很美麗,也很令人傷感。據說這是為了超度河裡淹水死的冤魂,解除他們的痛苦。也算是屬於盂蘭盆會的一種。
一般民間訛傳,七月裡鬼門關開了,閻羅王一年一度給鬼放假,讓他們出來玩玩,到了農歷七月三十晚上(地藏菩薩生日)又要回去。這個恩典,據說就從目連救母的盂蘭盆開始,又說是地藏王菩薩大發慈悲,出面給閻王講情。所以每到了七月三十晚上,我們這些孩子便拿著香把,一支支插在地上,然後老祖母叫我們跪下來拜,拜地藏王菩薩,因為菩薩做了保證人,現在他要把放出來的鬼魂收回去,只要有一個鬼留了下來,地藏王菩薩便沒面子啦,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,構成了這麼一套民俗信仰的故事,很嚴重,其中大有文章呢!
這類的故事,和中國孝道的發展結下了不解緣。因此,有人問我,放焰口啊、燒紙錢啊,這些做法,鬼神收不收得到?會不會得益?我說,只要你確是一番真誠,為了給先人盡一點孝思,捨得這樣花費,只要心安理得,還管他收不收得到乾嘛?我有個美國朋友過世,我說也要燒一些給他,有同學聽了一副很驚訝的樣子。我說你不要懷疑,相信我的話去辦,這個經辦的同學聽了,他知道這是外國人,給他做了一套西裝,也買一輛汽車,又造一棟洋房,冰箱電話等等一樣也不缺,然後找個地方一把火燒了,彼此相顧一笑。你別問有用沒用,但問自心誠不誠?捨不捨得?再者,你真能把佛教教理研究透澈,自己有實際的修證,自然能看清這種事的真相,虛還是實。
由於闡揚孝道的幾部佛經:《父母恩難報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以及《盂蘭盆經》等被介紹進入中國,當時的中國人自然而然接受了佛教。至於我們佛學上講的淨土宗、禅宗、華嚴宗、三論宗等等,在書本上空啊有啊的,那都是一些讀書人,以及法師們專門研究佛教哲學,逐漸發展出來的。民間一般老百姓才不管你這麼一大堆名詞,他們只要報父母恩,念菩薩名號,阿彌陀佛、地藏菩薩、觀世音菩薩啊!雙手直揮直拜,你要快快救我媽媽,快快保佑我爸爸啊!這種真誠,這種孝心,你反對個什麼呢?!